大家都知道放射性元素對人的身體傷害是非常大的,醫用鉛板而日常人們容易接觸到的就是醫院的CT室、X光室了。那么該如何保護好醫護工作者與受檢者呢?醫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屏蔽物,經常采用的就是醫用鉛板,把外照射劑量減少到控制標準以下,以保護人體安全。但是,實際工作中,由于條件所限,屏蔽防護往往單靠縮短接觸時間和增大距離并不能完全達到安全操作的目的。除了上述基本措施外,還應做好工作人員的防護培訓,進行工作環境和個人劑量的監測,及時屏蔽或移走暫時無用或多余的放射性物質等。
射線照射后達到一定劑量后才發病,而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受照后機體吸收劑量的大小有關。醫用鉛板根據吸收射線量量大小、受照時間的長短和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病分為急性、亞急性與慢性三種。根據射線的來源與作用方式又可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內照射放射病和內外混合照射放射病。放射性核素通過食入、吸入或由皮膚傷口進入體內后,1~2周內全身累積吸收劑量在1~2Gy以上時可引起內照射急性放射病。身體大部分一次或數日內分次由體外受到穿透力強的射線均勻、比較均勻或不均勻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根據吸收劑量大小、臨床特點和主要病理改變,一般分為骨髓型、腸型和腦型三種類型。典型的病程分為初期、假愈期、極期和恢復期四個階段。吸收劑量在2Gy以上時,病人在初期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皮膚可以出現紅斑。當病因不明時,可能誤診為其他疾病。輻射防護有三個原則:1、遠離輻射源;2、盡可能縮短接觸輻射源的時間;3、在輻射源之間增加屏蔽。